<pre id="9hrj7"><listing id="9hrj7"><track id="9hrj7"></track></listing></pre>
<rp id="9hrj7"></rp>

<cite id="9hrj7"></cite>

<track id="9hrj7"></track>
    <ruby id="9hrj7"></ruby>

    <meter id="9hrj7"><address id="9hrj7"><listing id="9hrj7"></listing></address></meter>

      帳號:
      密碼:
      資訊

      云南師大手性化合物分離研究獲進展

      來源: 中國分析儀器網 2014-12-08 點擊33154次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儀器專項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技部973前期專項等項目的資助下,云南師范大學生化分離分析材料與技術課題組在合成新型的功能材料,開展色譜、膜及萃取新技術研究,尤其是手性化合物的分離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云南地處邊疆和面向東南亞的橋頭堡戰略要地,其科研實力與中東部發達地區相比相對落后,但云南師大化學化工學院袁黎明教授課題組常年扎根云南,潛心科研,成果豐碩。課題組首次發文報道了手性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Fs)用作高分辨氣相色譜手性分離材料顯示出優良的手性識別能力,并對烷烴、醇類以及位置異構體具有很好的分離效果,其為氣相色譜手性分離材料的研究開拓了新途徑。研究表明,3D手性多孔金屬有機骨架材料對醇類、酮類、黃酮類、酚性化合物、堿性化合物以及胺類消旋體具有很好的手性識別效果。此外,課題組還首次報道了單壁碳納米管自組裝后作為固定相在氣相色譜中的應用。近年來,該課題組在TrAC-Trend Anal. Chem.(IF=6.6)、Analytica Chimica Acta(IF=4.5)和J. Membrane Sci.(IF=4.9)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SCI源期刊論文80余篇,并出版了專著《手性識別材料》和《制備色譜技術及應用》,申請發明專利多項。課題負責人袁黎明教授被聘請為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IF=2.6)、膜科學與技術等雜志編委。

          近期,該課題組又首次報道了利用納米纖維素晶體中的手性向列相結構特性與硅試劑反應合成手性介孔二氧化硅,并將其作為氣相色譜固定相,結果表明,該分離材料對直鏈胺類、芳族烴、多環芳香烴同分異構體以及手性對映體都顯示了顯著的選擇分離效果。該成果預示著手性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將很快應用于手性分離材料中(Anal Chem. 2014,86,9595,IF=5.8)。另外,該課題組將手性[Cu2(d-Cam)2(4,4'-bpy)]n作為液相色譜固定相,分離消旋體和異構體得到了顯著的分離效果(J. Chromatogr. A. 2014,1325,163,IF=4.3)。以MOF[In3O(obb)3(HCO2)(H2O)]為固定相,在氣相色譜、高效液相色譜和毛細管電色譜三種色譜分離中進行研究,對比探討了手性金屬-有機骨架材料對化合物結構、成分和手性識別間的相互關系。

      (來源:中國科技網)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