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數起嬰兒接種深圳康泰乙肝疫苗后死亡的案例引發公眾不安,這究竟是偶合癥,還是異常反應,抑或疫苗質量出了問題?安全起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宣布暫停使用康泰全部批次乙肝疫苗。
但與公眾對疫苗一定程度的恐慌情緒相反,疾控和醫療界專家普遍對康泰事件表現淡定,嬰幼兒接種乙肝疫苗后死亡病例時有發生,絕大部分被證實是偶合癥,屬于異常反應的極少,因乙肝疫苗質量造成的事故更是從未發生。
相關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1年,廣東省共出現嬰兒接種疫苗死亡的案例為28例,其中四成病例出現在接種后的12小時內,絕大部分為偶合癥。
爭議雖然還在繼續,但記者在世界衛生組織的網站上看到,如今在世界上乙肝疫苗的普及率已經達到83%。其中美國、歐洲已達到90%以上,在非洲國家還只 有72%。而在我國,1992年~2009年,乙肝疫苗接種使9200萬人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其中預防慢性乙肝病毒感染2400萬人,減少肝硬化、肝癌 等引起的死亡430萬人。
偶合癥:
中國對“偶合癥”的定義是,受種者在接種時正處于某種疾病的潛伏期或者前驅期,接種后偶合發病。
時至今日,從11月份算起,官方公布的注射乙肝疫苗后死亡的病例已增致7例。而所有的矛頭都指向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來源:廣州日報)